top of page

求學不是求分數

[Education Post / Becky Chiu]

BBC一所英國的電視台前早拍了一套一連三集的紀錄片,名為《中式教育適合英國學生嗎?》。片內紀錄的是一個在英國一所中學裡做的實驗。由於英國的教育在世界排名中有下滑的現象,而中國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學校為了解中國的教育優勢,特別請了五位華人老師,教導校內其中50名學生。在四個星期的實驗期內,華人老師用他們的方法,試著提升學生的成績。在實驗尾段,由華人老師授課的學生與其他學生考試作出比較。

英校吸取華仁教育經驗

在公佈成績的時候,老師及學生都聚集在禮堂。由華人老師教授的中文,數學,科學,體育科成績均比由英國老師教導的學生高!雖然這結果對我們可能並不意外,但對於一班英國的學生,老師,甚至校長都有十分大的衝擊。

在四星期的實驗期裡,有部分受華人老師教導的學生反映老師們的教法太古板,太嚴苛,及太多抄寫、操練。有些學生更嘗試反抗。當然,有一些比較重視成績的學生還是很欣賞華人老師的教學方式。

當校長公佈兩組的考試成績後,受「逼迫」的學生們由衷地向華人老師們致謝,感謝他們嚴師出高徒。校長也認同華人的教學方式的確有其優點,尤其在抄寫及操練方面。但他們並不會以此方式完全取代英國的教育,而是希望把華人教育的可取之處慢慢滲入他們的系統內,提升學生的成績。

考試非學習最終目標

這套紀錄片實在給予我們身處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長上了一課。華人的教育系統出名死板,多操練,訓練出很多考試機器。但我們要的又是否不停操練,而沒有思考空間的小朋友?無可否認,成績可取決一個小朋友的中學,甚至大學的路向,但成績是不是孩子的全部呢?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並不鼓吹麻木的操練。正如近期引起激烈討論的全港性系統評估( TSA )。大部分的學校,壓力來TSA的成績。由於有比較,一個原本只用來作數據統計的考試令學校走火入魔。除了日常繁重的功課還要加上TSA練習。不但令老師們百上加斤,最終受害的更是我們的小朋友。其實考試的本質理應是評核學生的學習進度。校方應作出調整, 令學生循序漸進的進步,因為考試並不應是最終的目標。當我們推動小朋友的學習之餘,不要忘記給他們呼吸的空間。

[來源: Education Post / Becky Chiu / 15 Dec 2015]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