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自閉症怪,還是我們奇怪?
[AM730] 自閉症的「自閉」兩個字,常常被聯想為不與人接觸的、難以溝通的、有奇怪天才的……這些想像在流行文化中發酵,把患者狠狠的定了型。但繪本《不一樣沒關係,我們還是好朋友》卻說了另一個故事,它既生動地描繪了自閉症孩子未能言傳的想法,也在在衝擊著我們看待差異的態度──究...
魔術用於輔導 增溝通能力
[晴報] 魔術除了用作遊戲,還可用於輔導用途。曾獲國際獎項、有「街頭魔法王」之稱的李澤邦,早前夥拍心理學家主持工作坊,教導大小朋友魔術技巧,藉此推廣魔術的教育意義,加強兒童的自信心及溝通能力。 身兼魔術師的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藍志豪(Leo)跟大學修讀心理學的李澤邦,將魔術手法...
不要一個人獨撐 把確診報告 帶回家
[AM730] 在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裏,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常常面對大失方寸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可能剛被確診自閉症、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前面的路,荊棘滿途,治療及訓練固然重要,但曾綺霞說,最能幫上孩子的,其實是家人的接納和支持。...
考試培養出來的學生甚被動
[晴報] 習慣了是以期終一個考試來定奪分數和名次的傳統教育方式,跟是按平日所做的功課、專題或活動來預算自己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心態埋下不同的種子。 在大學任教多年的外籍教授說,兩類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明顯的被動和主動的分別。用考試培養出來的,上課沒有反應,十分被動,...
確診SEN非世界末日 專家:評估報告非一切 家長欣賞更重要
[晴報] 「人生有很多成績表,這評估報告只是其一,我們沒必要視之為世界末日。」衞生署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博士,過去為無數孩子進行體能智力評估,部分孩子被評為自閉、讀寫障礙等有特殊學習需要(SEN),面對這些爸媽,她總愛如此扶起他們。 ...
幼童沉迷看YouTube 礙語言發展
[晴報] 不少港童沉迷看YouTube短片,有言語治療師指,有2歲小孩仍未懂說話,在評估時拿不到玩具就發脾氣,原因是平日都在看YouTube片和電視,沒有說話需要,欠缺言語刺激。專家提醒,語障治療黃金期是6歲前,應及早向專業人士求助。...
特殊教育需要,總有一個喺左近?
[AM730] 龍怡差不多兩歲時,媽媽開始感到不妥-別的爸媽在遊樂場上追逐孩子,跑出一身汗,自己的女兒卻論論盡盡,好不遲緩。她帶龍怡到政府接受評估,得到「自閉症」和「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兩個斷症。她啞然,心裡問「怎麼辦?」 像龍怡這樣被斷症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科學館新展廳配合香港火山 AR VR新展品增觀眾興趣記憶
[明報] 科學館正不斷更新展廳,該館一級助理館長殷翠荷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會按環保等世界關注議題設計新展廳,因應本港有地質公園,亦會於2019年開設地球科學展廳。設計新展品時,該館會採用較高新科如擴增實境(AR)以提升市民興趣,並首度引入工作坊。...
家長、學校齊協作 準備子女升小學
[教育局] 「我大個啦!升上小學了。」「幼稚園的同學都同我唔同班,小息同邊個玩呢?」「操場咁多人,又見唔到陳老師,要去邊度排隊呢?」「媽咪話要畀心機讀書,小學咁多本書,讀邊本書先呢?」「我好鍾意小學,因為學校好大,小息可以同同學玩,一齊食嘢!」兒童踏入小學初期,每天會面對很...
做紙面具講故事 建創造力與想像力
[晴報] 有沒有想過將繪本裏的角色,變成一個戲偶呢?就算你沒有藝術底子、家裏也沒有工具材料,一樣可以勝任。明日藝術教育機構早前推出紙面具偶及劇場工作坊,讓父母一試身手,把故事角色用一張紙變出來,再跟孩子講故事。 面具工作坊由資深戲偶導師鍾銘基主持,他謂紙面具技法是由美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