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聽爸媽想當年 體驗手作玩具樂趣

[晴報]

香港如何成為玩具之都?今天已成父母的家長,在孩童時玩的又是甚麼玩具?「香港玩具傳奇」展覽透過2,000件港製及年代久遠的經典玩具,訴說香港玩具典故。親子們除了可欣賞各類展品,也可在遊樂區體驗不同功能的玩具,領略動手玩樂趣。

展覽透過不同種類的玩具,帶出歷史軌迹和潮流變化,該館助理館長劉思詠指出,60、70年代香港有不少家庭都參與過玩具工業,有份締造「世界玩具之都」的美譽。「香港人是為世界各地孩子生產玩具,但我們卻主要玩來路的玩具,而戰後一般家庭都買不起入口玩具,故人們傾向自己創作。」她謂玩具展特設自製玩具區,放有不少舊日童玩,也是集體回憶。「最經典應是紙摺的青蛙、用汽水蓋製作的風火輪,玩法都是小朋友構想出來的。」入口處的玩樂區,放滿不同功能的玩意。「希望小朋友放下電玩去創作,體驗到手作玩具之樂趣。」

香港是玩具之都,她笑謂玩具界曾出現不少風雲人物,在展覽中亦有展示他們的故事。當中椰菜娃娃正是由香港製造,卻並不是太多人知道,「當年用了很得意的領養概念,引起全球搶購熱潮。」

自創摺紙小玩意

展覽邀請了不少愛好者借出珍品,包括收藏家劉健雄的20件中國玩具。他謂昔日的中國玩具很富教育意義,例如可愛的「六面畫」能拼砌成語故事、「雞啄米」可鼓勵孩子練小手指。「昔日很多童玩都是有巧思的小設計,如在紙板上刮數個小洞,讓兒童搖滾放入小鋼珠,設計簡單卻可考驗孩童腦筋。另外20年代當地出版人會生產木造和紙製的教育玩具,兒童在A4紙上裁出女孩衣飾或整架戰艦,也有用木方移動數字的算術盤,真的很靚。」他謂自製玩具區的紙摺青蛙和東南西北都很地道︰「那時已能滿足二至三歲小孩的好奇心,又可練習手眼協調。」

穿西裝的紅豬仔

另一玩具收藏家楊維邦則借出了300件經典玩具,包括椰菜娃娃。他收藏了數百件古老錢罌,更謂紅豬錢罌最富代表性。「60、70年代塑膠業普及後,紅豬仔在香港最流行。它原是加拿大玩具,本是灰色,後來注入華人意頭文化變成紅色。只要細心觀察,豬仔上身穿西裝和戴呔,下面穿工人褲,那是60年代流行裝束。」

要數最有感觸的玩具,他謂是曾經擁有的一艘鐵皮煙囱船。「30年代在中港兩地玩具都是奢侈品,這玩具是我小姨兩、三歲被人拐帶失蹤時,手拿的便是一隻鐵皮玩具,故我媽咪很深刻。」他自己最懷念卻是現場一架用菱角造的車仔,「是十年前一位衙前圍村的80多歲伯伯特意為我造的,大家對它都有回憶,但應該找不到有人懂造了。」楊笑言自己是跟香港塑膠工業成長,故見證每一代玩具的變化。「香港玩具是入口為主,故戰後人們生活艱難,很少細路會買玩具,最多只可買到公仔紙或在士多買一兩毛的玩具,故大部分是玩集體遊戲或自製的。」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