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兒童文學家何紫女兒 藉故事認識亡父

  • Mr. Cheung Wai Hung
  • 2017年2月1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星島日報]

童書是兒童接觸世界的一扇窗戶,經典童書更令人念念不忘,被譽為香港兒童文學之父何紫逝世二十六年,仍有不少文友、讀者追隨。不過,何紫女兒何紫薇,少年時卻非父親的讀者,更因家中設書房令自己失去獨佔一房的權利而拒書於千里,但父親肝癌病逝後,何紫薇重讀父親作品,才真真正正走進從前一直埋首工作的父親的心田,原來他非常了解兒童的心理,終明白他肩負着更大的文化傳承事業。   由已故兒童文學家何紫創辦的山邊出版社,去年舉辦的何紫手稿展,吸引不少讀者重溫童年的動人時光,也令何紫女兒何紫薇大為感動。接棒成為山邊出版社董事的紫薇,想不到父親離世二十多年,其兒童文學如《40兒童小說集》、《童年的我》、《少年的我》等仍然屬經典,為廣大讀者和文友懷念,社會迴響巨大,她認為自己應該要為傳承兒童文學多出一分力,便與香港文學館合作舉辦專題展覽,讓何紫的讀者可以再認識這一位兒童文學巨匠。   生於抗戰時代,何紫原名何松柏,小學卻是頑童一號,操行丙級,讀書成績亦不佳,升至中學,由於何紫是超齡學童,較同學大兩、三年,又寄宿在學校,老師便對他委以重責,看管低年級學弟妹,何紫當時已經向學弟妹「講古仔」,令他們投入故事中,維持秩序,期間他要閱讀很多童書,偶爾也會「爆肚」臨時編作,可說是略顯才華,甚至喜歡投稿到報章副刊,與寫作結緣。   紫薇透露,父親何紫一九五九年畢業後在母校培僑中學任教三年,改投《兒童報》,擔任六年編輯,需要「一腳踢」應付寫作和編輯工作,亦開始在各報刊撰寫專欄,寫了很多兒童故事,更在一九八一年創辦山邊社,出版兒童及青少年讀物,包括好友阿濃和小思都讓作品交給他出版,亦發掘新作家,不計利潤出版較冷門的詩集和劇本。在短短十年間,何紫出版了六百本書,即是不到一星期便有一本新書出版。   出版量驚人,工作量自然巨大,何紫薇記憶中,父親總是很忙,直至九一年因肝癌病逝前,仍然積極創作,並透過專欄與讀者交流。   身為大作家的女兒,紫薇坦言,童年時代並沒有讀過父親的作品,更因為父親在書房堆書如山,間接令自己失去獨佔一房的權利,變得不喜歡書。而且,父親總是在晚飯後埋首工作,他愛在家中的飯廳寫作,直至凌晨兩、三點。   何紫病逝後,紫薇才重新捧起亡父的著作,從作品重新認識父親。在何紫的筆觸下,紫薇方知道父親對小朋友觀察入微,了解兒童細膩的心理,知道兒童內心的掙扎和委屈,她叛逆期對父親的不了解一掃而空,又看見父親願意在作品中分享生活世界,以赤子之心直抒所想,亦體現了父親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當年,何紫總是說不出子女歲數和就讀年級,令紫薇覺得父親少關心,亦沒有為她安排補習追趕學業,直至透過閱讀其著作,她知曉父親有更大的文化傳承責任,諒解了他的忙碌,亦想起少時種種片段,如他非常重視家人,在一些電影欣賞和出國講座,亦會帶同家人前往,顯示了他對家人的愛護;也曾一家人一起在兼售文具的家庭式書店忙着,多麼令人回憶的時光。


 
 
 

Comments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