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必須專業否則反效果
- Mr. Cheung Wai Hung
- 2015年10月2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都市日報]
在這個現實世界上有個房間,房間內不同能力的人都能在不受批判的情況下,安全而自由地抒發情緒,註冊藝術治療師一直守護着這個房間,讓所有人能在這小小的空間裏,包容「有缺陷」、「沒能力」的自己。通過觀察幾位參與藝術治療的特殊需要孩子,讓我們明白到給予空間和選擇對個人發展十分重要。
藝術治療其實早在20多年前已引入本港,近年因一些填色和禪繞繪畫的書籍出現,藝術治療這個名目才流行起來,可是,名目流行並不代表真切的認識。
英國註冊藝術治療師陳雅姿強調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治療師們都是經過專業訓練、被督導下的實習和考核才能正式註冊,情況與臨牀心理學家一樣。
現時香港並未有立法規定藝術治療師(臨牀心理學家同是)必須註冊方可執業,任何人只要自認合資格,便可以自稱「藝術治療師」執業,這情況其實十分危險。「有些青少年的創作激進黑暗,例如撕毀紙張和使用大量深沉顏色,若錯誤地引導了他們去創作陽光開心的畫作,只會繼續抑壓他們的負面情緒,最後導致突然爆發。」陳雅姿舉例說。
藝術治療不是「睇相占卜」
藝術治療使用者可以在安全、非批判性及保密的環境下,以藝術創作為媒介去探究內心的感受。陳雅姿指很多人以為藝術治療如像「睇相占卜」,畫甚麼就代表甚麼心情,這是很大的誤解。她解釋藝術創作不存在直接分析性,不一定畫樹就代表想要一個家,創作的過程往往比結果重要。
藝術創作不依賴線性的言語,而是利用組織性的藝術手段來表達感覺,當中涉及很多選擇和決定,例如選擇甚麼顏色、紙張大小、材質等等,取捨之間已經是一個創作、一種情緒表達。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沒有牆的世界V》第五集「房間」將於10月25日(星期日)晚上7時,無綫電視翡翠台及晚上8時30分,港台電視31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資料來源: 都市日報- 新聞專題 / 2015年10月23日]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晴報] 孩子的自律性源自內在推動力,不需要父母控制或安排,有能力編配自己的作息時間,並讀書溫習更理想的,在考試期間也毋須把平日習慣了要做的愉快事讓步,像自由玩樂時段,輕鬆彈琴自娛,看故事書習慣等等。 能培養出會自律地做好應做的事,自幼自覺而不需父母為擔心他這樣做不好、那樣...
[星島日報] 復活節又有好去處。香港科學館全新兒童天地暨專題展覽「Miffy之拯救海洋」明日(四月七日)起正式開放,亦是兒童天地自去年一月閉館翻新後重新開放,佔地面積較以往大,專供二至十二歲小朋友遊玩。其中Miffy展覽向小朋友講授海洋污染的危害,展示海洋垃圾模樣,並設有以...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將於五月六日和七日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多元出路資訊SHOW 2017」,為中學畢業生提供不同出路的資訊,在規劃升學途徑及就業出路方面作好準備。 展覽會設有三十多個攤位,介紹不同院校的經本地評審的專上課程(包括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