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研發AR遊戲 提升特教童專注力
[星島日報] 近日寵物小精靈手機遊戲掀起全城熱潮,遊戲背後使用的擴增實境(AR)技術逐漸為人熟悉。理工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畢業生,早前組隊成立社會企業AESIR,研發運用AR科技,將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訓練「數碼遊戲化」。除了獲得理大「好薈社」十萬元資助外,AE...
「樹睦人和」生態展 感官體驗學保育
[星島日報] 去年港島區一棵有多年歷史的榕樹被砍,引起社會關注如何保育樹木。Elsie早前帶一對仔女參觀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舉辦的「樹睦人和——樹木生態及文化展覽」,原來樹木不但能改善環境,更是不少動、植物的居所。展覽除介紹樹木繁殖及保育的科學知識,還設有大量體驗環節,包括...
學童發展 親子活動 勝報班催谷 學校僅輔助 家庭最重要
[晴報] 中產家長都願花錢為孩子「裝備」,務求贏在起跑綫。港大一項長達5年的研究顯示,來自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幼兒,智能發展能力,確比基層家庭好,但學者指,只要家長能抽時間,多與孩子進行具質素的親子活動,孩子天份同樣得以發揮。...
中英夾雜易令幼兒混淆詞彙
[東方日報] 不少家長為培育子女的外語能力,說話時刻意夾雜中、英文,如叫幼兒飲果汁時,會說「飲juice juice」或「Let's drink果汁」,以為可增加幼兒學習外語的興趣,原來,這做法無法得到預期效果。顧問言語治療師朱嘉麗警告,這只會令幼兒混淆中文和英文詞彙,「幼...
勇闖「古怪動物園」 趣學生物冷知識
[星島日報] 暑假與其懶洋洋留在家中,不如到外走走,學習生物冷知識,Elsie知道,香港科學館從美國運來一個古怪的「動物園」,孩子走進這個動物園,儼如打開了一本動物大圖鑑,觀眾通過動物機械模型與遊戲,可以認識各種動物有趣和鮮為人知的生活習性,讓觀眾從動物千奇百怪的習性中,明...
教育要有所突破
[文匯報] 特首梁振英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曾提出香港教育要「休養生息」,當時有些教育界人士認為這是恰當的,因為多年來的教育改革,使政策一變再變,師生難以適應,委實需要「歇一歇」。 這幾年,教育爭拗果然少了,教師們埋頭苦幹,算得是盡力;可是不時仍有怨言。工作壓力過重便是其中之...
教育線眼:弱勢學校有心照顧 或成弱勢學生出路
[明報專訊] 近年不少家長與子女為功課和考測「搏鬥」,怨聲載道,有些學生在主流學校受不住壓力,其家長乾脆讓他們在家學習,這股風愈吹愈烈。有資深校長不諱言,部分學校不負責任,沒盡力幫助進度落後及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令家長感徬徨,但亦有部分弱勢學校較願花心力照顧弱勢...
孩子要出息 讀好書不如瞓好覺
[香港經濟日報] 孩子睡得多,常被斥懶蟲,但美國睡眠醫學會首度發表兒童睡眠指引,正是呼籲家長,若想小孩學得好、學乖,就要他們飽睡。與其盤算「贏在射精前」,倒不如讓孩子贏在瞓得好! 在本港,大人常歎工時長、加班多,睡眠不足,但不用工作的孩子,甚至是幼兒,一樣渴睡。今年5月港大...
照顧特殊童 家長怨乏支援
[東方日報] 本港有不少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或讀寫障礙等特殊學習需要(SEN)兒童,家長花費心力往往不為人知。有團體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SEN兒童家長的壓力指數屬嚴重程度,但缺乏親友支援,校外支援服務名額不足、輪候時間長或地點偏遠,以致近八成受訪家長指未能使用課...
報告指減高年級生學習動機 普教中無優勢 續列遠程目標
[明報專訊] 教育局昨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教育大學(前教育學院)所做、探討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情况的報告,報告追蹤研究4所推行普教中的學校,認為沒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對中文學習有促進作用。惟部分學生因語言障礙,不參與課堂討論,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減弱,但研究指普教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