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推動電子學習的關鍵 (一):設備篇

如何選擇電子設備

知識共享協會總幹事 張偉雄 2015年8月16日

近年由於教育局開展電子教科書計劃,以及推動全港學校鋪設校園無線網絡,很多學校都需要試行不同方式的電子教學。10年前學界討論「為什麼」要推行電子學習,到現在大家已認同電子教學是大勢所趨,「如何」推行電子學習才是關鍵。
2009年香港教育局發表「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報告」,提出21世紀教育的「範式轉移」,由過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透過電子學習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近年為配合這個模式,教育界亦開始提倡反轉教室的概念。以往世界大部分國家的教育都是「工廠式、填鴨式」,為了在短時間令大量學生獲得相同知識,到今時今日開始按學生能力走向個人化學習。當中以「電子學習」的幫助最為重要。

教育範式轉移:香港教育局2009年課本及

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報告 (按圖放大)

簡單重温幾個推行電子學習的「為什麼」:提高學習動機及興趣、有效及適切的評估、照顧學習差異,提升學與教效能。了解原因後,學校應「如何」進行電子學習?就算推行電子學習,「如何」能達到以上效果?我們嘗試在以下四個方向提出一些建議。
設備 
網絡 
電子教材 
老師 
設備:我們談的不是要買那部設備,因為平板電腦天天新款,效能已追近桌面電腦,隨處可以買到。雖然暫時仍未能一人一機,但這絕對是大勢所趨。在香港,貧窮的學生也可透過有機上網和小童群益會等機構協助,申請津貼購買價格相宜的上網服務及電腦。老師擔心的反而是如何管理平板電腦,現時不同的系統各有所長,郤又不能互相兼容,所以我建議初推行電子學習的學校,先由學校購買平板電腦,並以同一設備小班進行。同一設備的意思最好是同一系統同一型號同一作業系統版本。先排除處理不同型號之間的連接、操作、軟件兼容等問題,省郤技術同事在測試、在課堂「standby」,減少老師在課堂「check機」等影響教學的時間。
 
待學校掌握整個電子教學的基本流程後,才開始考慮1人1機及BYOD。事實上我們在多間學校觀課時,2人1機和1人1機各有好處。2人1機的,老師可在初期可管理少一些平板電腦,2個同學在做練習時會交流和討論,尤如一個小組,但有時學生會搶答。1人1機則可個人化,所以答題、紀錄、個人化資料例如筆記和書籤等皆根據使用者儲存,老師亦可清楚了解個別學生的能力,作出教學調適和個別指導,亦方便資料統計和分析。若希望學生互相學習或作出交流,可以安排小組討論等形式,透過電子學習平台匯報。所以我認為1人1機的好處比2人1機的多,不過建議在第二步才試行。
 
大部份的學校都不能為每個學生購買設備,這時便要推行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若要BYOD,建議待其餘幾個關鍵:網絡、電子教材、老師都準備妥當會比較好。推行BYOD首先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差異,學生沒有平板電腦到全部學生自攜平板電腦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必須在暑假進行,給家長有充分時間預備。最好學校能列出硬件的基本要求,因價錢、學生是否「粗用」平板電腦等問題,亦因未必需要,家長可能會將一些較舊的平板電腦給學生使用。最早幾代的平板電腦在效能和App兼容方面都可能出現問題,到上學時才發現會比較麻煩。學校甚至乎開發App的公司,也不可能就所有App所有系統作出測試,但若學校能就來年主要使用的App,定出使用這些App的最低硬件要求並通知家長,可以令家長更清晰和減少衝突。另一未必準確但技術知識不豐富的家長也能明白的方式是年份,例如我們會說「一般在2年內購買的平板電腦都可使用」,這樣家長也有方向如何處理。當所有學生都自攜電腦時,學校的網絡能否負荷會變成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會在另一篇「網絡」中討論。
 
至於MDM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即流動裝置的基本管理系統,主要用在平板電腦,可做到所有平板同時安裝或移除App,管理App的使用和系統更新等,日後我會再寫另一篇文章介紹MDM。不同的MDM方案提供不同的功能,建議學校新買平板電腦後便引用MDM,因某些MDM系統需要將平板電腦重新設定才能加上,並會清除所有資料及已安裝的App,在初期引入MDM會比日後要備份平板電腦內的資料再重新安裝來得簡單。
 
在BYOD的情形下使用MDM未必可行亦未必需要,因該部設備始終是屬於家長的,家長未必希望學校管理和控制個人財物,另一方面家長亦可能在設備中加入保護機制,防止子女安裝不必要的App和瀏覽某些網站。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是學校和家長設立溝通的方式,例如網站、電郵、或能收到通知的App,通知家長安裝或購買某些程式,尤如購買教具一樣。風險可能是忘了購買,不過當這個通知變成像「簽回條」的方式時,應該問題不大。
 
至於應該購買那個系統的設備,若是學校購買,我建議學校根據主要使用的App來決定。某些平台有較多教育App和工具,但未必有老師想用的。某些系統則備有數位筆(Digitizer/Digital Stylus),這裡指的不是那些筆頭很粗,能用在任何平板設備上那種,因為這些筆對需要精確書寫的科目例如中文科會做成障礙。順帶一提,我認為電子學習不等於不用傳統書寫,中文字是我們的文化,執筆書寫是每個學生都應掌握的能力、數位筆只在有需要時使用。有些App能提供筆跡記錄的功能,老師不但可看到學生筆跡而非系統認字,更可播放學生答案每字的筆順,以往傳統學習難以做到。若有這些數位筆,老師批改和學生作答都比較方便。
 
BYOD的話使用那個系統由家長決定。給予家長購買建議時,學校更要先考慮常用的App是否能跨平台使用,能跨平台的教育App相信會越來越多,不過老師要花時間找找了。
 
 

作者:張偉雄 知識共享協會總幹事。自2000年起投身電子學習,RainbowOne總設計師。從學習光碟到學習平台到學習遊戲到學習App,累積了多年的電子教學經驗和心得。

相關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