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遊戲與抗逆力

[Education Post]

對於「玩」一字的聯想,相信不少家長都曾說過類似的話:「我的兒子總是覺得玩不夠的!」「有時加班遲了回家,我的女兒還是嚷著要等我回家陪她玩!」「玩的時候他就最叻了!」兒童對遊戲的熱衷程度正正反映了他們真的知道自己很需要「玩」。 「玩」其實是兒童成長的基本需要,就如「吃飯」、「睡覺」、「穿衣」等一樣。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裡指出「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休閒,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

「玩」可以是很有益的。 著名心理學家維谷斯基 ( Vygotsky ) 提出「遊戲對促進幼兒發展上有重要意義」。遊戲治療是以遊戲的方式促進兒童各方面需要的正面發展。現時香港社會中,兒童往往缺乏遊戲的空間;也有不少兒童因面對學業壓力,出現各種身體、情緒、社交等的負面徵狀;各方關切兒童成長的人士都會想方法幫助兒童培養抗逆力,令他們擁有正向的情緒、正面人際關係、面對困難的適應力等,令他們更健康發展及有足夠裝備面對不同的挑戰,而遊戲治療正正就是幫助兒童培養抗逆力的有效途徑。

抗逆力 - 樂觀感

遊戲治療師透過兒童最熟悉的遊戲活動與兒童建立安全及正面的溝通關係,讓他們在較輕鬆愉快的氣氛下表達自己的需要,在遊戲治療過程中,兒童的情緒得到貼切的反映,負面情緒亦得以疏導及紓緩,波動情緒繼而可變得較為穩定;遊戲治療強調的是讓兒童在正面關係中感到被了解及接納,令他們理解到即使在困難中亦會有出路,由此培養兒童的樂觀情緒。

抗逆力 - 連繫感

遊戲治療不可缺少的是優質的陪伴、全神貫注的關切及了解,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及被愛,這些都是強化正面連繫感之重要元素。

抗逆力 - 能力感

在遊戲中我們可觀察到兒童的個別需要,當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空間時,很多時會發現兒童可從遊戲中尋找到正確的途徑滿足自己的需要以及了解處理問題的好方法,有時我們甚至不難見到孩子於遊戲時表現的能力總是超過他的年齡。究其原因,遊戲可能就是促使兒童動動腦筋的潤滑劑。

當不少家長都疲於思索如何令孩子學得更多時,我們不妨停下來思索有甚麼渠道可令孩子學得更開心?要讓孩子學得更開心總不能脫離他們的需要,當我們不少專家學者都提出兒童階段最需要發展的是人際關係安全感、信任感及連繫感的建立時,各位關心兒童成長的人士會否嘗試以遊戲治療來滿足他們在情緒上的需要?

[ by 熊家歡 :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熱衷於家庭及兒童工作,任職家庭服務社工多年,亦是美國註冊遊戲治療師;曾接受社工學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碩士訓練。]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