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運用「PRISM」 培養正向情緒

[星島日報]

孩子成長過程中,少不免遇上挫折令情緒低落,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知道,如何有效處理他們的負面情緒。Elsie早前出席了由香港教育城(教城)與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及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合辦,名為「學童情緒有轉機——正向介入與對策」講座,講者包括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博士(Ian),以及本身是教育心理學家的保良局社會服務部教育心理服務服務主任張溢明(Ryan),當日有近三百位家長、老師與社工出席。   Ian表示,情緒教育大前提,是家長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正如搭飛機有危險時,安全指示會提醒成人先戴上氧氣罩,再由成人協助小孩子戴上。如果連家長自己的情緒也受到影響,如何能夠將關懷給予孩子?」他分享了四個方法,首先要每天寫一件感恩的事,之後是命名負面情緒,家長亦可以寫下自己的決定和計畫,最後是和孩子有身體接觸,例如拍膊頭、牽手、依偎或擁抱等,表達對孩子的關懷和支持等。   至於平日輔導不少學生的Ryan,總結輔導經驗,他教Elsie,家長要有同理心連結小朋友,感受他們的情緒。他表示,人的想法是習慣偏向負面,因為這個想法可以令他們知道可以如何保護自己,即使孩子有時的想法較負面,亦不需要逃避這些負面情緒,讓他們知道即使不高興也可以,「不過若情緒只得負面並不理想,家長要引導小朋友在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演繹方式,包括正面的想法。」   Ryan同Elsie講,正面情緒有不少好處,包括可使人開闊心胸、擴闊視野,做事時更投入,亦有更創新的想法,要培養出正面情緒,大家可以謹記「PRISM」這五個英文字。其中「P」是代表對過程作出讚美(Praise the Process),Ryan表示,通過增加被讚的行為,可提升小朋友的自尊,但在讚賞時,亦都要注意讚賞的要訣是真(真心誠意)、快(把握時機)及準(清楚描述具體行為),他提醒避免稱讚美孩子的內在特質,例如不要讚賞孩子「醒目」。   至於「R」則是認識孩子的優勢(Recognize the Strengths),Ryan表示,家長可按孩子的能力、想法和感受發展其優勢,面對幼童至初小學童,家長可先幫助孩子對身邊事物感到感恩、盼望和愛護;隨着孩子成長,則可慢慢發展其他需要較高認知能力的元素。這樣有助孩子減少負面行為,提升幸福感,促進他們的行為和學習表現。   「I」則代表演繹生活的意義(Interpret the meaning),家長在一件事上,可以引導孩子其意義不一定在於當刻的結果、分數或獎賞,還包括自己的成長和對他人的影響,例如讓孩子參加制服團隊,除可提升孩子的服從性和領導能力,學到的生活技能如急救方法、思考方式等,均可裝備孩子。至於「S」是指面對困難時保持正面力量(Sustain positivity amid difficulties),孩子的成長少不免遇上困難,要取得成功總要不怕面對失敗,故父母必須引導孩子正面樂觀地想。   Ryan又教了一個方法,讓小孩子緊張的時候紓緩情緒,「首先吸氣三秒,然後停下來三秒,之後再呼氣三秒,不少學生考試前比較緊張,我也會建議他們這樣做,做大約一分鐘便有效。」最後的「M」,則代表推動(Motivate),讓孩子懂得推動自己,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力範圍內,便應讓他決定進行的活動,此舉有助培養正面情緒。   天下間沒有不關心子女的父母,Elsie認為,專家所教的技巧都不太困難,家長只要保持耐性,終會看到成果。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