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漢字文化體驗展 散播「活字生香」

[星島日報]

在影像、圖片主導的時代,新一代未必懂得欣賞文字之美,更不明白其背後的文化底蘊。Elsie早前就參觀了「活字生香──漢字的世界、世界的漢字」文化體驗展覽,是次展覽以互動裝置、遊戲方式,逐一訴說漢字的由來、歷史演變、書體、日常應用,非常適合一家大小前來參觀,從中了解漢字文化精髓,以及其記錄的時代興衰、承載的祖輩智慧。   「活字生香」漢字文化體驗展由中華出版促進會漢字文化推廣專業委員會和饒宗頤文化館主辦,並由大氣團(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和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整個展覽用近三年時間構思、規劃、最終落實,香港是本次漢字文化體驗展巡展的第一站,稍後將於全國不同地方展出。   Elsie跟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陳萬雄傾過,他認為漢字在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眾對漢字的認識,卻一代不如一代,「很多學童覺得學漢字很困難,但其實七成漢字都是形聲字,由『形』及『聲』組成。」他認為,只要掌握造字的竅門、漢字結構,學中文並非想像中般難。   展內設六大主題區,Elsie當天跟大氣團(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的展覽宣傳部長潘娟娟一起參觀,她稱,展覽由漢字的起源發展、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講起,「參觀者可觸摸硬毫、兼毫、羊毫筆,了解它們的質感。」場內亦展示不同種類的宣紙,「宣紙是特殊的紙張,潤墨性好,且保存期長,參觀者亦可用手摸一摸宣紙,感受不同紙品的質地。」   平日學童學習生字,離不開背誦及抄寫,不過走進「字在生活」的展區,就更深刻感受到文字如何連結生活,其中最令Elsie深刻的例子就是以甲骨文述說一個家的故事,潘娟娟解釋,「『女』就像是嫻靜地交疊雙手,屈膝而坐,當一間屋子迎來了『女』,這個家就安定了。之後寶寶到來,在她的肚子慢慢長大,她有了『身』,懷了『孕』,最後孩子在這間屋子下出生了,這就是『字』。媽媽抱著寶寶,就成了『好』;孩子長大了,兒孫攙扶、奉養父母,就是『孝』。」   古人用六種方法造字,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潘娟娟稱,「『女』、『身』、『子』是象形字,把看到的畫下來,其他是會意字,把兩個或以上的文字組合在一起,產生一個新的字義。」她說,希望通過活潑的故事,帶出漢字背後意思。   為了配合香港獨特的粵語文化,展覽亦介紹「粵普對譯」的例子,展現另一種漢字的魅力,如我們平日說的「收買佬」,說成普通話就是「收舊貨的」。潘娟娟表示,覺得最有趣的廣東俗語是「食得鹹魚抵得渴」,相等於普通話的「禁得住多大的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從『吃』悟出的人生道理,有趣易懂。」不少廣東俗語深入民心,Elsie就覺得把「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說成「食碗面,反碗底」,相當形象化。   場內有不少互動裝置適合父母及子女一同體驗,如有展品供大眾從姓氏開始認識漢字,潘娟娟稱,「特意選取了《百家姓》排行榜首一百位及其來源,子女可以了解自己的姓氏,追溯家族歷史。」她又指,參觀完畢後,他們可做不同手作,包括傳統喜福雕版印刷、漢字創意書寫等。   此外,體驗遊戲「漢字能量達人互動專案」亦很受參與者歡迎,他們須先回答歇後語問題,如「八仙過海下一句是甚麼?」回答「各顯神通」後,熒幕將出現密碼,參與者須憑密碼領取「漢字能量簽」。   提提大家,「活字生香」漢字文化體驗展於饒宗頤文化館中區F座上層展覽廳舉行,逢周二至周日開放,展期至六月三十日,費用全免;展覽亦設團體參觀,有興趣的學校亦可預約時間到場。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