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學習壓力從何而來

[明報]

一場全港性系統評估(TSA)鬧得滿城風雨。為什麼一年一度幾天的評估,會令孩子失去了快樂童年呢?啊!這是因為那些評估的題目愈來愈難,已超越基本能力的評估了;由於有「殺校」危機,令學校不斷操練、加功課,孩子就沒有時間玩耍了;政策落實過程的確出了問題,最好還是取消吧!那麼,一般學校每年兩測兩考,會排名次,還有篩選作用,考不好不單可能進不了精英班,更可能會留班。這會否也令孩子失去快樂童年?這樣說的話,最好還是取消每年的兩測兩考吧!西方國家很多都沒有考試制度,為什麼還要保留它呢?多向西方學習啊!看人家芬蘭的教育辦得多好!

happy school vs. 催谷型學校

早在10多年前,筆者有幸參與一所新辦的直資學校的籌辦工作,過程中針對的就是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當時創校校長深具遠見,並帶領創校團隊遠赴海外取經。由於直資學校享有較大的彈性處理課程和課時等,我們把課程重新整理規劃,刪減過多和不必要的內容,全年只考試一次。日常使用促進學習的「進展性評估」,適時向學生和家長提供學生學習情况進展的資料,學習目標和學生學習狀况一目了然。評估準則清晰,讓家長和學生都知道要在哪方面改進才能使學習更進一步。此外,學生成績報告資料庫內亦展示出達不同程度的學生課業供學生和家長作參考用。

課時方面,學校的設置正是「真.全日制」中所提倡的,上午上主科課堂,下午上音、體、藝和多元活動。老師的生活也較健康正常,上午任教的老師,可以整個下午備課和批改,還可一星期兩天下午研討進修,提升水平;下午任教的老師,則在上午備課。創校時期在讀小學的學生,不乏中學時升讀人人趨之若鶩的學校的優等生,也有人中五「拔尖」直入牛津。看近年香港家長對「happy school」的追捧情况,上述的學校應該是很多家長夢寐以求的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香港應該有很多像這樣的學校。家長爭相送子女入學,還用害怕TSA考得不好而被「殺校」嗎?

事實告訴我們,類似的學校在香港數量不多,正是因為大部分家長,甚至老師,對這種教育模式仍抱持極大的懷疑態度。即使我們參考過本港課程綱要及各國課程後才把課程不必要的部分刪減,仍然有家長會投訴:「隔壁陳家的孩子和我家孩子同年,人家在學×××,怎麼我們學校沒有?人家學校已在教×××,怎麼我們學校還在教×××?這麼少功課行嗎?都在學校完成,那家長怎樣跟功課啊?每年只考一次試,學生不是養成懶惰的習慣嗎?怎麼我們學校的補充練習這麼少?補習老師說我們學校的水平不行呢!」家長之間的比較有時的確是無必要的。然而,這麼多抱持懷疑的聲音,亦無非擔心孩子的學習光陰一點一滴被浪費掉。畢竟,承受壓力的能力每人不一樣,許多孩子都能把壓力變成動力,追求卓越。對任何孩子,沒有適時給予具挑戰性的學習機會,的確是誤了學習的大好時機。

近年「再工業化」成為各國的重要發展策略,對人才需求甚為殷切。當香港家長高呼罷考,2016年9月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卻宣布重新恢復精英制的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英國前年剛頒下的新課程,亦重新要求學生從小學開始要學指定的生字及文法。芬蘭本國精英亦非由外國輸入,而其能夠革命性地提倡「現象跨域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的教育環境,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亦受其國家內及國際間等不同因素影響。

取消評估換取快樂人生?

我們的下一代,無可避免會受香港、國內以至全球社會發展所影響,必須保持一定的競爭力。如何在保持競爭力與適度調節身心之間取得平衡,實有賴有關當局作出專業的帶領,例如讓香港社會重拾對TSA的信心、更有力地推行能讓學校照顧學生之間差異的政策並投放資源、對有需要的學生給予更多支援、在課程實施上給予更大的彈性等。

不論何種學校制度,學習本身就需要有所鞏固。沒有功課、沒有評估,學習成效成疑,難以作出檢討及改善,也難以給予不同能力的學生足夠的鍛煉和挑戰。愛比較、怕吃虧或「輸在起跑線」的心態,可能才是扭曲孩子成長空間的致命點。家長如能因應子女能力有合適的期望,對子女多關心、多鼓勵,循循善誘,與學校多溝通,支持及配合學校教學,相信孩子定必不至於因幾份功課、一次評估,而失去快樂童年。

作者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執委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