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要一個人獨撐 把確診報告 帶回家

[AM730]

在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裏,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常常面對大失方寸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可能剛被確診自閉症、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前面的路,荊棘滿途,治療及訓練固然重要,但曾綺霞說,最能幫上孩子的,其實是家人的接納和支持。

曾綺霞最愛向徬徨中的家長引述關於有特殊需要孩子的研究報告,外國有很多追蹤研究,探索最影響他們發展的因素。曾綺霞有如此歸納:「第一是小朋友的智力,IQ比較高的,更容易掌握方法幫助自己跨過障礙;第二是家長接受及家庭環境,如家長真心接受孩子的限制,家庭合力支撐孩子走這條路,孩子的發展障礙相對較少影響他的成長;第三才是有沒有合適的治療與訓練。」

她接觸過無數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特殊教育需要)個案,有家庭支援的孩子,與缺乏家庭支援的孩子,其進展往往有天壤之別。

媽媽別把責任扛上身

3歲的卓南話不多,卻精靈可愛,是那種讓人很想親近的小男生。爸媽坐在沙發上接受訪問,他就像隻小馬騮一樣跳來跳去。數個月前,這小男生才剛被確診發展遲緩,言語理解力比同齡孩子慢一年。曾經,媽媽江太自覺無能為力,連拖起小手上街也覺乏力,家人都隱隱擔心,這孩子是否注定蠢鈍過人?

「孩子在媽媽肚裏十個月,他發生任何事,我都會把它攬上身。收到評估報告那一刻,我暗叫,死啦!一定是我懷着他時做錯了甚麼,又或我太懶無教他,甚或根本唔識教?」 今天說起,江太雙眼還是通紅。當媽媽的內疚,或許只有媽媽才懂。

爸爸可當定海神針

幸好江太身旁常備一支「定海神針」,不分晝夜,穩住她的情緒。每當自責情緒湧現,做丈夫的便趕忙去撲火,「我常常安慰她,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沒可能全都是叻仔,梗有一些行得快,一些行得慢。」

卓南跟爸爸最親近,對於兒子的發展障礙,這爸爸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想當年我們讀書也是如此,追不上進度,便說你理解力差,但其實有甚麼大不了呢,就像默書,你默兩次唔識,默十次一定識,除非你放棄他。做男人的,先要鎮定下來,否則你的另一半肯定比你更驚。大家平伏心情,一齊解決,天大的問題都變沒問題了。」因此評估報告沒在他們家擊起巨浪,反而帶來了安心。

江太笑說:「做了評估,大家知道卓南少說話的原因,反而安心了。往後的言語治療,更令我知道阿仔不是蠢不是鈍,只是未必理解名詞而已。我們平日多跟他講,婆婆、舅父一起幫忙,他的進步便非常明顯。有一天,我不知何故又心情低落,卓南突然走過來攬住我說,『媽媽我愛你!』那一刻,我整個人都軟下來了,眼前甚麼困難都不緊要。」

如何跟家中長輩說……

孩子與別不同,父母的壓力有時來自孩子的祖父母,「講說話都要人教,有無可能呀?我生五個都未聽過……」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說,老人家未必聽得懂專注力失調、自閉症譜系、讀寫障礙等名稱,所以把評估報告帶回家時,不一定要告訴他們孩子的診斷名稱,反而可集中描述孩子發展障礙的行為特質。比如說,囡囡真的好活躍,這樣可能會讓她在學校惹上麻煩,影響學校生活等等。

「老人家聽到這些話,一般會比較在意,很想幫助孫兒糾正問題。這時候,我們便更容易取得老人家的合作,讓他們知道,作為照顧者,甚麼應該多做,甚麼應該少做。一致的管教模式,對孩子的治療及訓練極有幫助。」 若想知更多關於SEN家庭的故事及資訊,請瀏覽社聯最新網站「來跑一場親子障礙賽」www.sen.org.hk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