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防學生自殺最終報告 倡檢討制度減負擔

[星島日報]

負責檢討學童自殺問題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昨向教育局提交最終報告,指過去三個學年中、小學自殺個案中,有二成四曾表示在學習上遇到壓力,故建議當局應考慮檢討現行教育制度,將減輕學生負擔列為長遠措施。報告並提出二十六項建議,包括為不同持份者,例如教師、朋輩、大學人員和家長提供「守門人」訓練,安排外展計畫推行家庭生活及家長教育等,及早支援有情緒困擾的學生。   因應年初接連有學童輕生,教育局三月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聯同轄下五個小組召開多次會議,於七月提交中期報告,有六項短期措施已於新學年推行,包括為期兩年的先導計畫,派兩名精神科資深護師專責協助九所學校,在中一和中四銜接課程加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元素等。今次提交的最終報告,主要建議加強對學校及大專院校學生,以及對家庭的支援提出二十六項建議。   委員會分析過去三個學年七十一宗本地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學生自殺個案後,發現二成四中、小學個案曾表示在學習上遇到壓力,而大專院校個案雖缺乏充足數據進行分析,但亦總結出學生自殺成因涉及多項因素,包括精神健康(主要為患上抑鬱症)、適應困難(未能融入大學生活)、關係問題(朋輩和家庭方面)等主要成因。報告提及雖然香港的教育環境一般被視為壓力較大,但本地學生的自殺率,一直低於芬蘭和澳洲等教育文化競爭性較少的國家。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雖然報告指無證據顯示教育系統所造成的學習壓力與學生自殺之間有直接關係,但局方仍會檢討可改善之處,例如簡化課程設計及減少家課等,減低學生學業壓力;至於會否取消明年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測試(TSA),仍須待相關委員會提交建議後再作交代。   報告建議分三個層面提供支援,包括為一般學生提升心理與精神健康,促進校園適應;為有較高風險學生及早識別和介入推行「守門人」訓練,加強精神健康服務轉介機制;以及為有自殺風險學生增加資源支援,推廣有需要家庭外展服務。具體措施包括:鼓勵大專院校在學期內安排一段休息和放鬆時間,如閱讀周或閱讀期,資助大專院校學生在私營醫療機構獲得精神科和心理輔導服務,而外展社工則會接觸一些隱蔽家長,以提供家庭生活及家長教育等。   另外,報告也指出須加強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角色,在中學層面加強推廣多元出路,並建議由社會福利署主導,如協助學生提升處理壓力的能力,重視非學術範疇的成就等。委員會主席葉兆輝表示,已向現有高層次委員會如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以便作出跟進,強調該報告並非「無內容」或「走數」。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則對報告指,教育制度與學生自殺之間無明顯和直接關係感到失望,並對教育局的回應感到非常遺憾。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