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報告指減高年級生學習動機 普教中無優勢 續列遠程目標

[明報專訊]

教育局昨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教育大學(前教育學院)所做、探討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情况的報告,報告追蹤研究4所推行普教中的學校,認為沒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對中文學習有促進作用。惟部分學生因語言障礙,不參與課堂討論,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減弱,但研究指普教中對學生中文成績沒負面影響。教育局與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稱,會繼續以普教中為遠程目標。

研究團隊對40間參與普教中支援計劃的學校進行問卷調查,再抽取兩間小學及兩間中學的初中級進行3年追蹤研究,但隱去該4間學校個案研究資料。熟悉該研究的知情人士指出,原本報告包含學校及教師身分,如悉數公開會影響該些學校的團隊協作。據悉,其中一所個案學校,每年都更換中文科科主任,知情人士質疑「如何能延續中文教學?」又指「普教中」無疑是學校賣點,「學校都想做英中,若做不到便推行普教中」,亦有部分英中會一併推行「普教中」,惟資源傾斜到英文,不利普教中成效。

報告也提出8個有利推行普教中的條件,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學校都沒足夠條件」,最缺乏師資,「有的教師語文未佳,連廣教中也教得不好;有的則普通話不佳,詞彙少,教不到學生」,均對普教中成效打折扣。報告提及,有教師因普通話能力有限,在課堂上沒有示範朗讀,學生有語音問題時也未能判別與及時正音。此外兩間中學部分教師顯然不支持或不重視普教中。

報告同時指出,普教中施行一段時間後,學生能大膽地說普通話,教師也多認為學生普通話溝通能力明顯增強;但亦有學生因語言障礙採取迴避策略,高年級學生則學習動機減弱,可能影響成績。

一段時間後 普通話能力增強

報告又比較在港出生及在內地出生學生的表現,發現學生出生地在小學階段對其中文成績沒顯著影響;至於中學,普教中班的內地生,其聽、讀、寫成績均顯著優於港生,而廣教中(廣東話)班內,兩地學生在聽、說、寫的表現沒顯著差別,但內地生的閱讀表現顯著優於港生,可能因前者之前在內地接受教育,需背誦和閱讀較多材料,且語文教科書篇章較長,中文根基較好。

報告指愈早用普通話學習者,在普教中班的聽、讀、寫成績較好,惟說話成績沒顯著差異,或因教師教學欠缺思維和聆聽訓練,學生「輸入」不足。教學支援方面,內地來港交流教師及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是協助學校推行普教中的關鍵要素,報告提醒,學校須確保有充足條件才推行普教中,如由具良好中文及普通話知識與能力的教師教普教中班、教師普通話水平良好,和安排教師共同備課、觀課及評課等。

教育局指是次研究是縱向深入分析個案,故研究結果有其局限,未必能作為「普教中」事宜的終極結論,且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要保持現有優勢,學生須均衡發展兩文三語能力,教育局和語常會會繼續以普教中作為遠程目標。

教育局:研究有局限 葉建源:不應強推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認同本港學生應掌握良好的兩文三語能力,但教學形式應以教育專業決定,報告明確指出未能推論普教中對中文學習更有效,他希望政府就普教中問題持開放態度,刪去以此作為遠程目標的想法,亦不應以行政手段強推普教中。

[來源 : 明報 / 28 Jun 2016]

EndFragment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