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長年追蹤研究反映 育兒知識資源不足 貧家子智能發展差兩成

[明報]

本港貧富差距早在幼兒開始,香港大學醫學院一項已持續5年的追蹤研究顯示,低社會經濟(社經)地位家庭的幼兒,智能發展能力比來自高社經地位家庭差逾兩成,同一批幼兒升至小三時,其中文及數學成績相比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幼兒則差三成,出現行為問題亦較普遍。關注幼兒發展的學者指出,低社經地位家長育兒知識及資源不足,少作具質素親子活動,令幼兒未能得到充分發展,敦促政府於各區設立專門培訓幼童發展及親子中心。

是項研究為一項長期追蹤研究,由2011年開始,預計追蹤有關學生至成長階段。港大醫學院由2011年開始,於港島和元朗隨機選出20間本地幼稚園,再邀請逾556名幼稚園K3學生,按家長教育程度、工作專業及收入等因素,界定其家庭社經地位,如低社經地位家庭,即收入相對低、家長學歷較低的家庭。

升小三中數成績差三成

研究於2011年,安排有關K3幼園學生參與用於分析幼兒智能發展能力及預測其小三總成績的評估測試(CEDI),3年後該批學生升至小三時,再評估其中文、數學及行為的實際表現。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解釋,CEDI測試可反映幼兒適應小學教育能力,表現愈高,預測其小三時的成績亦會按比例愈高。小三的測試則選用中文及數學成績,計算其智能發展作比較。

行為問題更普遍

結果顯示,來自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幼稚園K3學童,智能發展整體表現比擁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童差23%,當中各項能力指標包括身體機能、社交及情緒管理、認知表達及溝通等,差16%至25%不等;當這批K3學童升至小三,於2014/15年的測試顯示,兩組學童能力差距更明顯,低社經地位家庭學童的中文及數學成績比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生差近三成,具行為問題風險徵狀亦多近三成。本身為兒科醫生的葉柏強指出,根據過去不少臨牀觀察,貧窮家庭學童智能發展,普遍未能透過本港教育追上經濟條件較佳的學童,是次研究為此提供有力證據。

專家﹕小學教育未能收窄貧富差距

葉認為,小學教育未能有效收窄本港學童貧富差距,雖然成因複雜,但相信跟本港教育制度過度精英化、資源分配不均和低收入父母缺乏親職支援有關,而幼兒智能發展着重家庭教育,特別是親子消遣及閱讀,但低社經地位家長育兒知識及資源不足,少作相關活動,未必懂讓幼兒寓學習於娛樂,活用書本玩具刺激幼兒腦部。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組織幹事何汝瑛指出,具經濟能力家長主動上網看書尋求親子支援,貧窮家庭家長忙於生活,對培訓子女創意及思考能力沒概念,甚至只着重學術操練。

社聯:港缺措施支援基層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總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黃和平指出,港府缺乏針對低收入家長育兒親職支援及相關幼兒智能發展措施,反觀台灣政府設立公營親子館舉辦親子活動。據台灣官方資料,單是台北市已於各區設12個親子館,提供幼兒發展遊戲規劃、親子共玩空間、親子活動、親職教養課程及幼兒照顧諮詢等。

社署:服務中心助辦親子活動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全港各區65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和兩間綜合服務中心會為有需要家庭,包括貧窮家庭作家庭生活教育及親子活動等,中心社工均具備相關經驗和技巧提供適切服務,又指個別服務單位亦不時會為育有幼兒的貧窮家庭舉辦小組及活動。

[來源: 明報 / 7 Jun 2016]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