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少數族裔中文科明春敲定

  (星島日報報道)文憑試中文科重文化元素,成為有文化差異的非華語生最大升學障礙。今年《施政報告》首度將少數族裔列為政策重點,包括增設應用學習(中國語文)科目。本報獲悉,最快明年初推行的課程已初步敲定框架,水平將較文憑試淺易,課時約三百小時,供中四生下學期選修,為期兩年,學生更毋須應考中文科文憑試,轉而通過階段性評估,最高取得資歷架構第三級,惟職場的認受性仍在商榷。

  現時本港公營及直資學校有逾一萬五千名非華語生,人數不斷飆升,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新學年起,每年撥款約二億元支援中小學的非華語生,亮點之一包括在新學年起,在新高中課程中新增應用學習(中國語文)科目,供非華語生選修。據悉,有別於一般應用學習科目,新辦課程費用將全數由教育局資助,學校毋須支付。

  非華語生普遍為少數族裔,來自巴基斯坦等國家,故即使在港土生土長,中國文化及文言文仍是其「死穴」,考核文憑試中文科時相對較蝕底,本報據悉,日後選修應用學習(中文)科目的非華語生,將可破天荒地毋須應考中文科文憑試,換言之,他們毋須再上傳統的中文科﹔轉為進行階段性評估,在聆聽及說話、閱讀及寫作三方面評分,考生須循序漸進地完成與資歷架構第一至三級掛的內容,最終視乎個人能力取得評級。

  現時非華語生除報考文憑試,亦可應考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等海外考試中文科,惟因程度過淺而認受性低,為人詬病。消息指,應用學習(中文)的程度將介乎文憑試與GCSE之間,課時共約三百小時,近乎其他應用學習課程的一倍,教授文書處理等職場技巧,最快明年初展開,供中四生下學期選修,為期兩年至中六上學期。

  現時學生不論升讀大專課程或投身職場,報考「鐵飯碗」公務員,核心科目中文科均須於文憑試考獲二或三級,令人憂慮應用學習(中文)科目的出路。據悉當局正與政府相關部門及大專院校商討該科的認受性,包括如何調整公務員入職要求,以作配合,推行細節料於下月底出爐。

  師資方面,消息指新課程仍按一般應用學習課程的做法,由大專院校提供,不過,有開辦應用學習課程的院校透露,當局早前邀請所有院校申請開辦,惟因無法評估市場反應而打消念頭,「應用學習課程的報讀人數愈趨下跌,新課程的認受性又模糊,相信申請院校五隻手指數得完。」

  位於屯門的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近年開始招收非華語生,初中各級均逾十人,將為首批受惠的學生。負責非華語生的學習發展主任胡健雄認為,應用學習(中文)科目可為中文科難達標的非華語生,提供另一出路,但因其認受性未清晰,而會小心評估,「不會武斷地推動學生報讀。」

  融樂會署理總幹事(政策倡議)葉皓羚質疑,新課程雖最高相等資歷架構第三級,「但在僱主眼中,此等級代表甚麼?」她又指非華語生在中三、四級須選定應考文憑試與否,擔心判斷力不足而走錯路

重點文章
最近文章
昔日文章
標籤
尚無標記。
bottom of page